陽山地域,古為南交地,周時屬楚,戰(zhàn)國時境內(nèi)有陽禺國,治所在今縣之東,即青蓮峽頭一帶。秦時為長沙郡南境。西漢,漢高祖析長沙郡南部設(shè)桂陽郡,置陽山縣,屬荊州桂陽郡。漢獻帝建安十九年(214),孫權(quán)取桂陽郡地,遂屬孫權(quán)。建安二十五年(220),入含洭縣。吳甘露元年(265),析桂陽郡置始興郡,仍屬荊州,以含洭縣之桃鄉(xiāng)置陽山縣,屬始興郡。晉太康元年(280),始興郡隸屬廣州;永嘉元年(307),始興郡改隸屬湘州,咸和三年(328),始興郡又改為隸屬荊州。陽山縣皆隨始興郡改屬。南朝宋時,陽山縣屬始興郡。元嘉二十九年(452),始興郡隸屬廣州。元嘉三十年(453)又改隸屬湘州,陽山縣皆隨郡改屬。泰始六年(470),析始興郡置宋安郡,隸屬湘州,陽山縣屬湘州宋安郡。泰豫元年(472),廢宋安郡,陽山縣仍歸屬始興郡,元徽四年(476),改始興郡為廣興郡,陽山縣屬湘州廣興郡。建元元年(479),又改廣興郡為始興郡,陽山縣屬湘州始興郡。梁天監(jiān)六年(507),置陽山郡、梁樂郡(今縣境南部,治所失考),屬衡州(治所在含洭)。陽山郡轄含洭、陽山、桂陽、廣德四縣,梁樂郡轄梁樂、洊安兩縣.陳因之。
隋開皇十年(590),平陳,廢陽山、梁樂兩郡,置連州,陽山、梁樂兩縣屬連州。開皇十八年(598),梁樂縣改為宣樂縣。大業(yè)三年(607),廢連州,置熙平郡,隸屬荊州,陽山、宣樂兩縣屬荊州熙平郡。大業(yè)十三年(617),宣樂縣并入陽山縣,熙平郡屬蕭銑。
唐武德四年(621),平蕭銑,改熙平郡為連州,陽山縣屬連州。貞觀元年(627),連州屬江西道;天寶元年(742),改連州為連山郡,隸屬嶺南道。乾元元年(758),連山郡復(fù)為連州,隸屬湖南道。大歷三年(768),連州改隸嶺南道。陽山縣俱隨州郡改屬。五代南漢時,陽山縣屬連州。
宋開寶四年(971),平南漢,陽山縣屬廣南東路連州。
元至元十七年(1280),置連州路,陽山縣屬連州路。元至十九年(1282),升桂陽縣為桂陽州,初隸屬湖南道,后隸屬廣東道,陽山縣屬桂陽州。
明洪武元年(1368),陽山縣仍屬桂陽州。洪武二年(1369)四月,廢桂陽州,陽山縣并入連山縣,屬韶州府。洪武十四年(1371),復(fù)置陽山縣,屬廣州府。洪武十三年(1380)十一月連山縣從陽山縣析出。洪武十四年(1381),復(fù)置連州,陽山縣隸屬廣州府連州。
清初,陽山縣仍屬廣州府連州。雍正七年(1729),改連州為直隸州,陽山縣屬連州直隸州。
民國3年(1914),陽山縣屬廣東省嶺南道。民國15年(1926),屬廣東省北區(qū)。民國25年(1936),改屬廣東省第二行政區(qū)。
1949年10月1日,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。1950年1月,屬廣東省北江區(qū)。1952年9月,屬廣東省粵北行政區(qū)。1956年3月,屬廣東省韶關(guān)專區(qū)。1958年11月,陽山縣并入連陽各族自治縣,1960年10月,復(fù)置陽山縣,均屬廣東韶關(guān)專區(qū)。1979年,屬廣東省韶關(guān)地區(qū)。1983年6月,屬廣東省韶關(guān)市。1988年2月屬廣東省清遠市。
掃碼關(guān)注官方公眾號
移動門戶